魏蜀吳政權同時有國號並稱帝對立的局面雖然只有三十四年,但是三國的歷史研究則往往同時注重三足鼎立的成因和結果,以及它對中國歷史、社會發展所造成的重大影響。西晉時陳壽編撰的史書《三國志》從184年黃巾之亂之後的東漢末年的動亂時期開始記述,是「前四史」之一。後代歷史學家也往往把184-189年東漢政權經歷廢立遷都而從逐漸衰落進一步成為名存實亡的過程,作為三國時期的開始,因此三國的概念可以涵蓋184年至280年間近百年的中國歷史。
三國是中國的一個歷史時期。東漢末年,曹操統一中國北方並實際上以丞相的職位掌握東漢政權,取得「魏王」稱號,加九錫。220年,曹操病逝,其子曹丕繼承其位,同年強迫東漢的末代皇帝獻帝劉協將皇位禪讓給他,建立了曹氏政權,國號「魏」,史稱「曹魏」,至此東漢政權正式滅亡,三國時代正式開始。221年,以益州等為根據地的劉備自立為皇帝,國號「漢」,史稱「蜀漢」或「季漢」。同年,割據揚州、荊州、交州等地的孫權接受曹魏政權的冊封,開始稱「吳王」。229年,他正式稱帝建國,國號「吳」,史稱「東吳」或「孫吳」。已經事實上控制曹魏政權的司馬家族於263年吞併蜀漢後,司馬炎於265年廢魏元帝自立,國號「晉」,史稱「西晉」。西晉於280年攻克江南的孫吳政權,正式統一中國,三國時代就此結束。
本文章連結到維基百科請放心點擊
戰役
戰役 (地點) | 時間 | 攻方 | 主帥 | 守方 | 主帥 | 勝方 | 影響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黃巾之亂
(全國性爆發) |
184年 | 太平道 | 張角、張曼成等黃巾部首領 | 東漢 |
皇甫嵩、朱雋 曹操、盧植 |
東漢 | 東漢成功鎮壓,漢室受挫,而為了打擊黃巾餘黨,政府下放權力給州牧,政府影響力下降 |
(關中) |
190年 | 關東聯軍 | 盟主袁紹 | 董卓 | 董卓 | 關東聯軍 | 董卓挾天子遷都長安,地方軍內鬥加深,形成群雄割據的局面 |
官渡之戰
(河北南部) |
200年 | 袁紹 | 袁紹 | 曹操 | 曹操 | 曹操 | 袁紹戰敗,元氣大傷,不久去世。曹操解除北方危機,奠定統一河北的契機 |
赤壁之戰
(荊州南部) |
208年9月19日—20日 | 曹操 | 曹操 | 孫權、劉備 |
周瑜、程普 劉備 |
孫權、劉備 | 曹操統一全國的計畫挫敗,劉備趁機取得荊州,形成三分局勢的雛型 |
合肥之戰 | 208年—253年(共五次) | 曹魏(曹軍) | 不同將領 | 東吳(孫軍) | 孫權、諸葛恪 | 不分勝負 | 東吳與曹魏的城壘爭奪戰,未有勝負 |
潼關之戰 | 211年3月—9月 | 曹操 | 曹操 | 馬超、韓遂等(關西聯軍) | 馬超、韓遂 | 曹操 | 曹操戰勝馬超、韓遂等西方群雄,壓制關中 |
漢中之戰
(漢中) |
217年—219年5月 | 劉備 | 劉備 | 曹操 |
曹操、曹洪 夏侯淵、張郃 |
劉備 | 劉備與曹操的漢中爭奪戰,最後劉備大勝,自立為漢中王 |
夷陵之戰
(荊州南部) |
222年 | 蜀漢 | 劉備 | 孫權 | 陸遜 | 孫權 | 蜀漢國力大衰,無力奪回荊州,形成三國鼎立最後形態 |
諸葛亮南征
(南中) |
225年3月—12月 | 蜀漢 | 諸葛亮 | 南中各部軍團 |
雍闓、孟獲 高定、朱褒 |
蜀漢 | 叛軍雍闓等被殺,孟獲投降,蜀漢平定南方 |
諸葛亮北伐
(雍州) |
228年—234年(共五次) | 蜀漢 | 諸葛亮 | 曹魏 | 曹真、司馬懿、張郃 | 互有勝負 | 蜀漢諸葛亮病逝,曹魏司馬懿抬頭 |
姜維北伐
(雍州) |
253年—263年 | 蜀漢 | 姜維 | 曹魏 | 司馬昭集團 | 互有勝負 | 蜀漢國力消耗,間接導致蜀漢亡國 |
魏滅蜀之戰
(益州) |
263年 | 曹魏 | 鄧艾、鍾會、諸葛緒 | 蜀漢 | 劉禪、姜維、諸葛瞻 | 曹魏 | 蜀漢滅亡。鄧艾、鍾會、姜維及一些蜀國遺臣在叛亂中被殺 |
晉滅吳之戰 | 280年 | 西晉 | 賈充 | 孫吳 | 孫皓 | 西晉 | 孫吳滅亡,西晉統一中國。 |
漢末地方軍閥
三國時期天下大亂,軍閥各自割據一方,以下為軍閥割據表
軍閥首領姓名 | 統治區域 | 統治時間 |
---|---|---|
袁紹,後為袁譚、袁尚 | 冀州、青州、幽州、并州 | 189-207 |
袁術 | 荊州南陽、揚州淮南 | 189-199 |
呂布 | 兗州、徐州 | 192-198 |
馬騰,後為馬超 | 涼州 | 193-214 |
韓遂 | 涼州 | 185-215 |
王匡 | 司隸河內 | 189-? |
宋建 | 涼州枹罕 | 185?-214 |
劉表,後為劉琮 | 荊州 | 190-208 |
劉焉,後為劉璋 | 益州 | 188-214 |
公孫瓚 | 幽州 | 187-199 |
公孫度,後公孫康、公孫恭、公孫淵 | 幽州遼東 | 189-238 |
劉虞 | 幽州 | 187-193 |
袁遺 | 兗州山陽 | 189-192? |
橋瑁 | 兗州東郡 | 189-190 |
張邈 | 兗州陳留 | 189-195 |
張超 | 徐州廣陵 | 189-195 |
鮑信 | 青州濟北 | 189-192 |
嚴白虎 | 揚州吳郡 | ?-196? |
張魯 | 益州漢中 | 189-215 |
士燮 | 交州交趾 | 189-211 |
張繡 | 荊州南陽 | 196-199 |
韓馥 | 冀州 | 189-191 |
孔融 | 青州北海 | 189-195 |
劉岱 | 兗州 | 189-192 |
劉繇 | 揚州 | 192-196 |
王朗 | 揚州會稽 | 193-197 |
張楊 | 并州上黨 | 190-198 |
張燕 | 并州黑山 | 185-205 |
陶謙 | 徐州 | 189-194 |
孔伷 | 豫州 | 189-? |
李傕 | 雍州 | 192-198 |
董卓 | 雍州、司隸 | 188-192 |
曹操 | 兗州、豫州、司隸、徐州、冀州、青州、并州、幽州、荊州、涼州、揚州淮南 | 192- |
孫堅,後為孫策、孫權 | 揚州、荊州、交州 | 186- |
劉備 | 徐州、荊州、益州 | 194- |
曹魏
|
蜀漢
|
孫吳
|
東漢末期
|
其他重要人物
|
此篇引用於http://140.128.182.248/~a6311/index.htm
留言列表